学习笔记: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
刚看完了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FP先生的《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——对冲风险VS软着陆》全文,总结了 15 个关于中国经济和投资的问题。
关键问题
借鉴巨人之鉴
巴菲特和索罗斯2011年就布局日本,看准了日本老龄化带来的财富再分配机遇,成功押注日本经济复苏。
经济金字塔结构
经济运行由意识形态(顶层)、政治(上层)、宏观经济(中层)和资产市场(底层)构成。全球政治转向右翼是驱动经济周期最大变数,全球化已结束。
中日经济的异同
中国和日本在居民部门层面具有相似性,都将经历财富再分配的过程;但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当时可以通过海外市场获取收益,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。
政策转向的信号
9月份政策转向,体现了国家对经济问题的重视。此前舆论环境压制负面信息,而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开始公开讨论和解决问题。
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
有效需求不足是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,消费降级只是表象,实质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一个大周期的结束。
2002-2018年经济增长的动力
依靠外部的全球化需求和内部城镇化带来的需求,后者主要依赖于80后一代的消费能力和六个钱包的支出。2016年的出生率下降是重要的转折点。
中国如何化解债务:
“内债不是债,只要人还在”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,暗含着化解债务的两个途径:增加人口或提高税率。目前中国更可能选择提高税率并拓展税源。 出海也是拓展税源的一种方式。
出海的挑战
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,出海是解决之道,但与30年前的日本不同,当前的国际环境使出海之路面临更多挑战。
财富代际转移的机遇
当前经济缺乏增量,财富分配成为关键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参与财富分配的机会有限,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泡沫。 年轻人可以通过另辟蹊径,例如参与财富代际分配(例如成为高净值家庭的乘龙快婿)来获得机会。
居民杠杆率的瓶颈
虽然中国居民杠杆率低于发达国家,但考虑到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异,中国居民杠杆率实际上已接近极限。
消费习惯的剧变
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上一代截然不同,传统投资品(如茶叶、白酒、邮票)将面临价值下跌。 需关注迎合年轻人口味的投资机会(例如数字经济、文化娱乐)。
中国产业投资的逻辑
中国产业投资遵循“大力砸钱—竞争内卷—产业过剩”的模式,只有在国家大力扶持阶段才能获得高额收益,产业成熟后,普通投资者难以从中获利。目前,半导体行业仍处于大力扶持阶段。
过剩产能的处理
过剩产能的处理方式与2000年初的国企下岗潮类似,但不同的是,当时可以通过刺激内需和增加就业来化解压力,而今则需要提高税率和开拓海外市场。
中国与日本的差异
日本“失去的三十年”通过海外收益和政府的社会福利补偿来应对,而中国则更可能面临肉体上的痛苦(例如失业、贫困)。
未来结构性投资机会
建议投资者关注极端市场,即服务于富人和穷人的细分领域,以及国家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 要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进场,并在产业成熟前及时撤离。
总结
FP的主要观点是,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,传统的投资策略和经济假设不再适用。他强调需要对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、政治意识形态和有效需求的动态有细致的理解,才能成功应对这个动荡时期。他主张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风险并预测潜在冲突。